銷售經理:戈經理
銷售熱線:13997888309
銷售經理:張經理
銷售熱線:15997876080
固定電話:0722-3323690
圖文傳真:0722-3323690
企業郵箱:iclqc88@163.com
在線交談:
2月8日,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零部件”)在湖北省十堰市宣布成立。據了解,東風零部件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零部件事業部組建,從原來單獨的零部件管理部門轉變為具有實業資產的法人公司。東風零部件擁有包括上市公司東風科技在內的15家子公司,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漢、蘇州、上海等地,從業員工1.6萬余人,注冊資本22.3億元。東風零部件總經理翁運忠表示,公司的成立是由事業部模式向著獨立的、自主經營的公司化模式的又一次重大轉型,是東風零部件事業毅然邁向市場化的重要標志,公司今年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5億元,營業利潤6500萬元。
作為一家未來航母級零部件企業,東風零部件的愿景是“致力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汽車零部件集團”。而在當天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平的講話中,則出現了更多涉及“國際化”的字眼。很顯然,東風零部件已開始瞄準全球席位,目的是為東風集團未來的國際化競爭奠定基礎。
從東風零部件的經營業務來看,其中不乏一些核心技術業務,如懸掛承載系統、氣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發動機熱系統、進氣及燃油濾清模塊、汽車電子控制模塊、儀表傳感元件等。東風零部件除為東風集團旗下整車企業配套之外,還向其他汽車公司供貨,外部業務超過三分之二。鄭州宇通、北汽福田、中國重汽、重慶紅巖等多家公司與東風零部件有業務往來。
在中國汽車整車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今天,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卻依然處于供應鏈的最底層。長期以來,以密集勞動和廉價成本為主要競爭力的現實,造成中國零部件企業發展遲緩,能與跨國零部件巨頭平等對話的寥寥無幾。據了解,中國本土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總數近兩萬家,但據統計數據,年產值5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僅6000余家。行業中80%的企業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只有43%的企業擁有專利,不到20%的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此外,零部件百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僅占整個行業的50%,遠低于其他國家的集中度。
這幾年,隨著海外零部件巨頭紛紛進入中國,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更加邊緣化。德爾福、博世、威斯卡特、康明斯等跨國零部件制造商,已在中國建設了多個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外資汽車零部件已經擁有四分之三的中國市場占有率,而有些核心部件的占有率,甚至達到90%以上。
對于中國零部件產業來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和關鍵配套資源,實現大規模整合或強強聯手,是一條必由之路。以打造核心零部件事業,來提升整體競爭實力的公司,目前已不只東風一家,一汽和上汽也都有進行零部件資源整合的計劃。一個重要背景是,“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自主化”已被列入了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央還將在三年內出資100億元作為技術進步、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中國零部件企業到了亟待壯大和必須壯大的時刻。
不久前,國際專業服務機構德勤全球制造業小組預測說,到202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強勢崛起,與印度等新興市場的供應商一起,徹底改變現有西歐、美國、日本等地15大供應商控制汽車制造業的格局。對于東風集團來說,振興零部件事業,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已是其爭取國際席位的必要手段。在三大集團中最為低調、略顯弱勢的東風,已經開始展現其積蓄已久的實力。
德勤中國制造業小組負責人洪廷安認為,“底特律的影響力在逐步下降,并失去了全球領導地位,中國將上升為全球領先的汽車生產國家,但先決條件是,中國必須有一家全球領先的汽車巨頭。”這一重任到底由誰來擔當?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場事關未來權益的生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