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十多個交易日的上漲加快了國家成品油價格上調的步伐。
分析師認為,本已處于盈利低點的煉廠2月份的盈利空間還將受1月國際原油價格高漲的重壓。
廖凱舜認為,國際油價上漲的勢頭明顯,只要后期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79美元/桶上方盤整并持續約兩周,本月下旬三地均價變化率將超4%。
卓創資訊成品油研究員劉峰也有類似的看法。他稱,近期國際油價將維持在80美元左右,就算出現大幅回調,20日左右仍將突破4%,由此可以預見,月底調價的可能性很大,幅度或在150元~200元左右。
廖凱舜分析,不排除國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上調延至下月初的可能。不過,這次調價幅度不會很大。目前國內汽柴油市場需求仍舊不佳、庫存仍偏高,高油價不利于市場運行。
“雖然,煉油毛利觸底小幅反彈,但仍將在低位徘徊。如果本月底不調價,盈利空間更小。”廖凱舜說道。
據息旺調查顯示,國內主要煉廠目前開工率81.12%,仍處于自2009年5月份以來的低位。煉廠集中的東北地區仍然承受成品油高庫存壓力。后期山東地煉的開工負荷將保持下降趨勢。
由于國內需求不振,庫存過高,中石油、中石化年底以來加大了加油站的讓利促銷和成品油出口。
劉峰認為,這說明供大于求,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一些加油站的零售價也比國家最高定價低0.3元/升左右。
上述研究人士說,去年4季度以來國內汽油產量居高不下,而汽油消費量增長緩慢,庫存壓力越來越大。而柴油產量相對較小,庫存壓力相對較小。該人士稱,兩大公司出口預計會維持高位,將通過出口來緩解國內庫存壓力。